辽宁

详情

2025年四川南充市嘉陵区面向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考核招聘城区中小学教师公告(10人)
南充市人事考试中心 2025-10-21 19:03:31

关键词: 招教考试

现场报名时间:2025年10月29


点击下方对应附件下载:

附件:1.南充市嘉陵区面向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公开考核招聘城区中小学教师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

2.南充市嘉陵区面向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公开考核招聘城区中小学教师报名表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川教〔2010〕217号)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师〔2021〕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南充市嘉陵区面向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开考核招聘10名中小学教师,补充到城区中小学工作。现将考核招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范围及基本条件

(一)招聘对象和范围

具备本公告职位要求的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并于2026年7月31日前毕业并取得报考岗位条件要求的毕业证等相关证书。

(二)招聘条件

1.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4)身体健康,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备本公告具体招聘岗位要求的条件和资格(详见附件1)。

2.不得报考情形:

(1)受过各类刑事处罚的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务处分或正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的人员;

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签署备忘录明确的失信情形人员;

4)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应当回避的人员。

二、招聘岗位及名额

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1名、高中物理教师2名、高中化学教师1名、高中生物教师1名;

南充市陈寿中学:初中地理教师1名初中数学教师1名;

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师1名;

南充市嘉陵区南湖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1名;

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小学体育教师1名。

>>四川教师招聘官方【备考顾问】<<

微信识别二维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0元领取【成师大礼包1份】

四川教师招聘

公告解读/历年考情/备考指导/海量资料/精品课程

三、公开考核招聘程序

(一)报名方式

本次招聘采取网络报名和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

1.网络报名: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28日18:00止。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网上自行下载《南充市嘉陵区公开考核招聘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报名表》(附件2),准确、完整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后,发送到指定邮箱(396843131@qq.com,联系人:郭老师,联系电话:15181775077),由嘉陵区教育和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初审。

报名文档统一命名为“报考学校+报考岗位+姓名+联系电话”。

2.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下午14:00—17:00);

(2)报名地点:西南大学就业服务大厅。

每名报考者限报一个岗位一所学校,不得兼报,违者取消考核资格。

(二)资格审查

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的考生均须持以下资料(原件及复印件)于2025年10月29日(下午14:00—17:00)到考核现场进行资格审查确认。

应聘人员需携带以下资料:

1.《南充市嘉陵区面向2026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公开考核招聘城区中小学教师报名表》(附件2)1份;

2.有效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其中,报名时未实际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需满足以下两项中的任意一项:①由毕业学校出具本人教师资格证类型(层次)、学科、取得时间等信息的证明材料;②本人已取得在有效期内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

3就读学校主管就业工作部门出具的就读院系专业、学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取得时间等情况的证明材料1份;

4.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5生源地为四川省外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应提交所在生源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同意跨省就业证明(调档案时一并提交),否则不予聘用。

6毕业学校出具的现实表现材料1份;

7在读期间学习成绩证明材料1份;

8.《培养协议书》1份。

未按要求完整提供上述资料按时参加资格审查的,视为报名无效和自动放弃考核资格,责任自负。

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全过程,在招聘的任何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的,均取消其报考(聘用)资格,且责任自负。

(三)考核

1.考核时间:2025年10月30日上午8:30开始。

2.考核地点:西南大学就业服务大厅。

3.考核对象:资格审查合格的应聘者。

4.开考比例:同一岗位报名人数与该岗位招聘人数之比不低于3:1,达不到上述比例的,按规定降低开考比例

5.考核方式:考核采取模拟讲课(体育岗位另加技能测试)的方式进行,面试总分为100分,所有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面试成绩低于80分者,不予聘用。

四、签订意向协议

按面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各岗位签约人员。若面试成绩相同影响签约取舍,则加试面试确定签约人员。

签约人员与招聘单位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补充协议》。请报考者参加考核时务必带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五、体检、考察及公示

(一)体检

体检在指定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公务员局《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四川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执行。如有残疾应聘人员进入体检环节,以是否能正常履职作为参考标准。其中,乙肝检测项目按国家人社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的要求执行。公告发布后至本次招聘实施体检时,如国家出台体检新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具体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除按规定应当场或当天复检并确认体检结果的项目外,招聘单位或体检人员对体检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提出复检申请。复检只进行1次,到指定的除原体检医院以外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结论以复检结论为准。

(二)考察

体检合格者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由主管部门会同招聘单位组织开展,由2名以上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组成考察组,对考察对象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修养、能力素质、遵纪守法、日常学习工作、是否需要回避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考察组应查阅考生的人事档案,查询个人诚信记录、违法犯罪记录,审核考察对象提供的报名材料及其他有关材料是否属实,并采取实地考察、延伸考察、官方网站查询等方式进行查证,对其与报考相关的人事档案等材料的真实有效性和报考资格进行核实。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应据实作出考察情况说明和考察结论,并将有关情况提交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确定拟聘人选的重要依据。考察结论不合格的,应当向考生说明相关理由。

报考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考察材料的,视为弃权。

(三)公示

考核、体检、考察合格者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并在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门户网上公示7日。

公示内容包括拟审核确认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学位、专业、考核成绩、岗位排名等,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和举报。

举报应以真实姓名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调查线索。凡以匿名或其他方式反映的问题不予受理。公示期间,没有反映或反映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予以聘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不符合聘用条件的,不予聘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或难以否定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六、办理聘用手续

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信息经核实不影响聘用的应聘人员,由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确认,审核确认并办理了聘用手续的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到招聘单位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

七、纪律与监督

本次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人社部规〔2019〕1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川人社规〔2024〕3号)等规定,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严禁徇私舞弊,若有违反规定或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并对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一)报名条件及政策咨询电话

0817-3886335(南充市嘉陵区教育和体育局)

(二)纪律监督电话

0817-3691320(南充市嘉陵区纪委监委)


南充市嘉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1021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